并购、知识产权及仲裁

迈帕

全球视野下的亚欧贸易投资法

 

职业领域 机构与人员 联系我们
   执业领域

भारतीय फोकस / English Version

聚焦MAIPA

MAIPA 是一个由律师事务所和个人律师组成的国际网络,在商业法领域享有卓越的专业声誉和业绩。

MAIPA 律师为希望通过瑞士将其商业活动扩展到欧盟及其他地区的印度和中国的中小企业 (SMEs) 和个体企业家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MAIPA 在并购 (M&A)、知识产权(版权、商标、专利、设计和不正当竞争)和仲裁(争议解决、调解和诉讼代理)领域领域拥有广受认可的专业经验。

MAIPA 在国际贸易法规、竞争法和投资法领域的网络化专业知识,为客户在复杂的跨境交易中提供支持,帮助其成功完成并购、知识产权保护和仲裁。

MAIPA 帮助印度和中国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相关自由贸易协定 (FTA),进入海外市场,在国际舞台上最大化其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并在必要时有效维护其权利。

MAIPA 欧亚贸易与投资法,具有全球影响力

MAIPA 的国际和本地律师网络为印度和中国的中小企业 (SME) 提供在瑞士、欧盟及其他地区的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务。

MAIPA提供并购、知识产权和仲裁方面的法律服务,包括复杂的交易相关尽职调查和资产交易谈判、股份购买协议 (SPA) 以及进入新市场的相关商业安排。

MAIPA 律师事务所致力于响应客户的需求和具有跨国影响力的商业抱负。

MAIPA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依据瑞士法律注册为协会 (Verein)。欲了解更多 MAIPA律师事务所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本网站的“网络”部分。

MAIPA 为企业进入欧盟提供瑞士通道

MAIPA 的中心是瑞士,并在欧盟、美洲和北非拥有稳固的网络。

对于印度和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瑞士是其在欧盟及其他地区拓展成功商业活动的完美枢纽和桥头堡。

近年来,瑞士和欧盟许多由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开始规划所有者和管理层的继任问题。这些公司为印度和中国企业家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新商机,包括并购 (M&A) 和扩展知识产权(IP) 组合。

2013 年 7 月 6 日,瑞士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FTA),为市场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世界前 20 大经济体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是对 2012 年 10 月 1 日起生效的香港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的补充。这些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促进中国与瑞士之间的双边贸易,为中国提供通往欧盟的大门

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改善了商品和服务的相互市场准入,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法律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双边贸易,该协定将立即生效或经过 5 年、10 年、12 年,或在特定情况下 15 年后的过渡期后,全部或部分取消关税。

在技术壁垒、卫生及植物检疫措施领域,特定行业的合作协议旨在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于服务贸易,与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相比,制定了更精确的规则,例如审批流程,以及改善各种服务的市场准入承诺。

在知识产权方面,与世贸组织的多边标准相比,部分领域的保护水平提升了,包括执法领域。此外,该自由贸易协定还涵盖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投资保护、政府采购透明度、以及与贸易相关环境和劳工问题、经济和技术合作等内容。

印度和中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将中瑞自贸协定的优势与瑞士与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自由贸易和相互承认协议以及瑞士与其他 38 个国家签订的 27 项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结合起来。只要遵守适用的原产地规则,瑞士就可以成为中国进入所有这些市场的渠道。

2024 年 9 月 4 日,瑞士联邦政府通过了关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与印度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议会通报(公报)。该协定提升了瑞士出口产品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的竞争力,反之亦然。瑞士议会预计将在 2025 年初就联邦政府的通报和提案展开辩论。

瑞士预计将最迟在 2025 年批准该自由贸易协定。为此,该协定必须首先获得瑞士议会的批准。在没有可选公投的情况下,考虑到印度的相关程序,该自由贸易协定预计将于 2025 年秋季生效。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EFTA)(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与印度成功签署全面自由贸 易协定 (FTA),是瑞士贸易政策的重要里程碑。联邦委员会在声明中赞扬该协议的成果,并阐述了其内容,并将其置于瑞士与印度关系的总体框架中。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然而,印度对大多数产品仍征收非常高的进口关税。

经过 16 年的谈判,瑞士和其他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成功成为首批与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伙伴。协定生效后,瑞士目前向印度出口的 94.7% 的产品将享受关税减免,某 些情况下会有过渡期。这将增强瑞士对印度的出口竞争力,同时也提升印度对瑞士及欧盟的出口竞争力。

该协议包括关于投资促进与合作的章节。这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首次在自由贸易协议中承诺开展各种促进活动,旨在增加对印度的投资,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印度方面则努力确保良好的投资环境。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也是印度第一个同意制定全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章节的合作伙伴。该章节包括一项承诺,即不偏离适用的环境和劳工标准。此外,它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贸易和可持续发展小组委员会。

MAIPA 印度中小企业在欧盟开展业务

印度是瑞士在亚洲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两国间定期举行高层会晤和互访,进一步巩固了双边关系。

瑞士与印度签署了多项双边协议,涵盖多个领域(如贸易、发展合作、教育和职业培训、签证、移民、空中交通、投资、金融、税收及科技合作)。

瑞士在印度各地建立了广泛的代表处网络,以方便印度和瑞士国民、企业、学术伙伴和文化领域的参与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尽管双边贸易额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过去二十年来,印度与瑞士的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近年来,这种增长主要体现在印度商品进口到瑞士方面。

2024 年 3 月 10 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在德里与印度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 FTA)(正式名称为贸易与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EPA)。

该自由贸易协定内容全面,涵盖工业品贸易、农产品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与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等条款。

2021 年5月8日,欧盟与印度领导人同意恢复“平衡、雄心勃勃、全面且互利”的贸易协定谈判,并单独启动投资保护协定和地理标志(GI)协定的谈判。

双方目前正在就贸易、投资保护和地理标志进行双边谈判。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可持续性影响评估(SIA),以研究未来协议的潜在影响。

欧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 年印度与欧盟的商品贸易额达 1240 亿欧元,占印度贸易总额的 12.2%,超过美国(10.8%)和中国(10.5%)。欧盟是印度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占总额的 17.5%),仅次于美国(17.6%),而中国仅排在第四位(3.7%)。

印度是欧盟第九大贸易伙伴,2023 年占欧盟货物贸易总额的 2.2%,远远落后于美国(16.7%)、中国(14.6%)或英国(10.1%)。

过去十年,欧盟与印度之间的货物贸易增长了近 90%。

与欧盟的贸易协定将有助于印度进一步扩大和多样化其商品和服务出口,包括确保价值链的安全。双方都致力于在公平和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广泛、平衡和全面的贸易谈判。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也是重要的志同道合伙伴。它位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中心。此外印度也是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拥有一个巨大而充满活力的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印度预计年 GDP 增长率预计超过 8%。在贸易方面,印度是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同样,欧盟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

目前,近 6,000 家欧洲公司在印度开展业务。这些企业在众多行业直接创造了 170 万个就业岗位,间接提供了 500 万个就业岗位。

与“志同道合”的经济体(包括七国集团成员)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将使印度能够实现采购多元化、增加出口,并适应全球金融、清洁能源、数字贸易和供应链方面的新标准和法规。这些新协议将为印度在政治和经济层面实现“双赢”提供保障。

MAIPA 中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开展业务

欧盟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目前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20 年,欧盟与中国达成的《全面投资协定》(CAI)在市场准入和投资方面提供了新的商机。CAI 为欧洲企业、投资者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更高的法律确定性、更公平的参与规则以及在关键全球市场中更好的市场准入。中国提供了新的市场开放,包括取消目前对合资企业要求、经济需求测试、外国投资禁令或垄断权的限制。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2024 年 9 月,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排除了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可能性,并坚持认为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不符合印度国家利益。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接受 CNBC 电视台的坦维尔·吉尔采访时表示:“印度不会加入 RCEP,因为它既没有反映东盟成立时的指导原则,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也不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RCEP 协议于 2020 年由 15 个亚太国家签署,这些国家占全球 GDP 的 30%,协议于2022 年 1 月正式生效。这些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的 10 个成员国,以及其最大的五个贸易伙伴——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RCEP 的谈判始于2013 年,最初包括印度,一些成员国将印度视为中国的一个制衡力量。然而,在 2019 年,印度选择不加入 RCEP,理由是尚未解决的“核心利益”问题。当时,印度并未详细说明这些未解决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印度公司多在上海和北京设立分支机构。一些知名公司包括 Infosys、Wipro和Aurobindo Pharma 等。根据印度大使馆提供的信息,约有 100 家中国公司在印度开展业务。